1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《论语子路》
2、诛恶不避亲爱,举善不避仇仇。《汉书》
3、治国无法则乱,守法而弗变则悖,悖乱不可以持国。《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》
4、奉公如法则上下平。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5、公正无私,一言而万民齐。《淮南子修务训》
6、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。《三国志诸葛亮传》
7、而正方圆;圣人能生法,不能废法以治国。《管子法法》
8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?《史记陈涉世家》
9、罚不讳强大,赏不私亲近。《战国策秦策》
10、有功则赏,有罪则刑。司马光《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》
11、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《诗经小雅车辖》
12、公孙丑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《孟子尽心上》
13、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吕氏春秋
14、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曹操
15、发号施令,在乎必行;赏德罚罪,在乎不滥。包拯《论星变》
16、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论语》
17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《孟子》
18、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辩之,笃行之。《礼记》
19、尺有所短;寸有所长。物有所不足;智有所不明。屈原《卜居》
20、千人同心,则得千人力;万人异心,则无一人之用。《淮南子》
21、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韩愈《进学解》
22、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杜甫
23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《论语公冶长》
24、不以私害法,则治。《商君书修权》
25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论语
26、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《孟子》
27、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陆游
28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《孟子公孙丑》
29、臣闻圣主为政,赏不避仇仇,诛不择骨肉。西汉《东方朔传》
30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《孟子滕文公上》
31、满招损,谦受益。《尚书大禹谟》
32、有志者,事竟成。《后汉书耿弇传》
33、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《尚书大禹谟》
34、老当益壮,宁知白首之心;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王勃
35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?《后汉书陈蕃传》
36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《论语子罕》
37、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。《荀子非十二子》
38、有公心必有公道,有公道必有公制。傅玄《傅子通志》
39、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《礼记》
40、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屈原《离骚》
41、制治于未乱,保邦于未危。《尚书》
42、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《红楼梦》
43、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锅之所伏。《老子》
44、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《论语》
45、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《荀子劝学》
46、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
47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老子
48、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《庄子》
49、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《左传》
50、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左传》
51、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《礼记学记》
52、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汉书
53、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《左传》
54、惟公则生明,惟廉则生威。石成金《传家宝绅瑜》
55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老子